• 考情分析 2024/01/23 【113學測】國綜及國寫考題評析
    綜觀113學測國綜的考題,十五篇核心古文,出現了九篇:〈燭之武退秦師〉、〈鴻門宴〉、〈出師表〉、〈桃花源記〉、〈師說〉、〈虬髯客傳〉、〈赤壁賦〉、〈勞山道士〉、〈項脊軒志〉等,均散落在選擇題的答案選項中,反而有關台灣的核心古文此次皆無出現。今年學測國綜的引文大部分以白話居多,文言的部分也是淺顯易懂的文言,混合題及非選擇題則是選用四篇文章,分別是琦君的〈髻〉、戴安艾克.曼的〈氣味、記憶與愛欲〉、李煜〈浪淘沙〉、辛棄疾〈破陣子〉來設計題目,整題而言,考題是符合108課綱的方向,活用且偏易的。因此平時若有熟讀十五篇核心古文或經常閱讀並大量做題目,應該是很容易拿高分的。

    113年的國寫第一大題為知性題,有甲、乙二文,第一小題要依據二文說明「標籤」概念使用於人身上的正面與負面作用。答題時必須說明正面與負面作用,且二文之內容皆要提及,因為在閱讀時,應就甲、乙二文中的正面及負面作用皆詳列後再斟字酌句到八十字內,要求至多四行時,最好寫到四行。第二小題是舉例說明對標籤現象的看法,看到這類題目,首先要對「標籤」下定義,再從日常生活中思考「貼標籤」或「被貼標籤」的例子,例證不要只舉一個,因為孤證不立,至少要兩個或兩個以上,例證內容不要涉及政治及政黨。最後再提出個人看法並下結論。

    國寫第二大題則是情意題,引文是改寫自《樹木教我的人生課》一文,沒有文長限制,題幹提及「為什麼森林需要縫隙?由此聯想,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?」再以「縫隙的聯想」為題,書寫個人感思和體悟。這個題目很好發揮,閱讀完文章後,可知森林的縫隙是因為要讓陽光照射,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需要縫隙?答案通常是肯定的,因為不論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、工作的態度、面對困難的心境……等,都是需要縫隙的。不管做什麼事情,只要太密集就會沒有喘息的空間,因此作文時,可以先從森林為何需要縫隙入手,再提出自己的看法,最後再結合個人生活經驗,高中生應該都有被課業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或者是人際上的困擾,這些都是書寫此題很好的素材。

    國寫的書寫除了要結合生活經驗外,用字遣詞還是很重要的,所以平時應大量閱讀並適度的練習以提升作文能力。


    ** CWT全民中檢諮詢委員 國立新營高中楊椀清老師主筆 **


    相關連結: https://www.ceec.edu.tw/files/file_pool/1/0O021612121259980745/07-113%E5%AD%B8%E6%B8%AC%E5%9C%8B%E5%AF%AB%E8%A9%A6%E9%A1%8C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