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考情分析 2022/05/21 【111國中教育會考】寫作測驗得分要訣

    111年度國中教育會考於本月21、22日舉行,本屆寫作測驗的主題為「多做多得」,以師生對話框的方式呈現。此類以非連續文本作為引導的試題形式,在CWT全民中檢各等級中比例漸增,與國家考試的趨勢相符。在此分享本中心長年的命題、評閱經驗,以供考生掌握審題要訣。

    本題雖然沒有明訂題目,但是從對話訊息與引導文字來看,句句不脫離關鍵詞,主題相當顯而易見,並且也貼近考生的生活體驗,因此,相較往年的試題,本次應是能夠快速掌握寫作的範圍。「多做多得」,考生對此題興許感到既親切又熟悉,因為過去曾習寫過「付出與收穫」等類似題目。不過若只是直接挪用相同的人生經歷作為題材,雖然也是合題,但卻未能體現本題的況味。題中的「多」,是用來強化「做與得」的程度,能掌握此字,才能為文章增添醍醐味——能在自己的本分之外加以付出,才可謂為「多做」;在物質與感官的滿足之外能另有心靈收穫,才可謂為「多得」。由此來看,考生要先釐清什麼是應盡的本分?如何才算是更進一步地付出?而付出必定能獲得回報嗎?或者收穫與否僅在於一念之想?本題雖然容易發揮,但要做好題須先做好人,細思饒富深意。

    確立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後,即可開始進行選材。從引導文字來看:「請結合自己的經驗或見聞,寫下你對『多做多得』的感受或想法。」可見書寫的重點即是事例與體悟。事例可以選擇自己的親身經驗,也可以是聽聞的他人故事。由於重點在於闡發對於「多做多得」的體會、抒發從中的感悟,因此建議不論題材大小,通俗或新穎,宜選擇自身感受深刻的,文章所要表達的涵義才會真切而不流於教條。在謀篇布局上,首段可先闡述題意,說明「多做」與「多得」的關係,揭示文章的主軸重心。接著,在正文具體敘寫事例:從如何多做,到獲得什麼樣的結果;再如何從結果加以思考,獲得什麼樣的心靈成長,最後再闡發自己的體悟。如此可讓付出與收穫的道理得以印證,讓題中的「多」有層次地展現而出。當然,結尾必須再回應首段、照應全文,並且肯定「多」的積極含意,讓文章完整收束。

    會考試題以不同的引導形式呈現業已多年,考生應學習如何閱讀非連續文本,在分散的材料中擷取所需的信息,領會文本的意思。除此之外,基本的審題功夫也不可偏廢,必須字字推敲並深入思考,如此方能更精準掌握題意,以進一步凸顯題旨,脫穎而出。